合作共赢 勇攀高峰——市工业科学研究院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会

2022-01-13

01-全景照_副本.jpg

02-侧景照_副本.jpg

按照市科技局的总体工作部署,温州市工科院规划“1331”和“十百千万亿”的工作目标,为总结分析2021年度全院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研究谋划2022年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开启新一年的工作部署。1月11日,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召开2021年度部门(单位、平台)工作汇报会暨考绩会议。市工科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9个内设部门、4个院属单位以及6个平台的主要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常务副院长何晓东主持。

组图2_副本.jpg

组图3_副本.jpg

上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科技发展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新材料创新中心、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中心、温州双极磁传动有限公司等10个内设机构、院属单位负责人围绕“1331”“十百千万亿”工作,汇报了2021年本部门(单位)三项特色量工作、具体事项、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阐述了2022年改进措施和工作思路。办公室在创收方面成效显著、超额完成,管理方面统筹兼顾、内外联动,宣传方面高质高效、及时发布,监督管理方面多手齐抓、稳控到位;人力资源部以党建为引领,柔性人才28人;科技发展部在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方面创历史新高;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法医毒物、环损鉴定业务量同比增长140%以上;新材料创新中心在省、市级项目立项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智能装备中心在科研条件建设、人才团队组建、科研攻关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取得国家高新属企业等4项新认定,获得12项设计奖项;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以服务谋发展,形成“1+3+8+N”的服务体系,全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创新高;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在加强学历培训的同时拓展了技能培训等相关业务;双极磁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联合企业开发了搪瓷釜专用高速自吸搅拌磁力传动搅拌装置,突破了业内空白。

组图4_副本.jpg

下午,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温州科技大市场、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温州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创客梦工场)、浙江省温州鹿城鞋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中国鞋都设计师、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温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等6个平台负责人围绕2021年度考核重点,介绍平台亮点工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提出2022年的工作思路。2021年市工科院运营平台基本上以优异的考核成绩完成了全年目标,其中温州(嘉定)科创园在深化飞地模式建设成效显著,运营模式受浙江省陈金彪副省长批示肯定;科技大市场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推动我市技术交易金额达235.56亿元;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通过产学研校地合作等方式为企业实施解决技术难题和转化科技成果36项;创客梦工场创建成长全周期关怀服务模式,尽力尽力扶持企业快速壮大;鞋类综合体和鞋都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按照“一体两翼多星”的建设思路为鞋类企业提供了全链条的服务模式。

组图1_副本.jpg

常务副院长何晓东,副院长管鸿才、张加民、王赋,总工程曾余瑶分别就分管的部门(单位、平台)2021年度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并对2022年重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

04-徐金民_副本.jpg

市工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徐金民发表讲话,他表示2021年各部门、各院属单位、各平台攻坚克难,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平台赋能、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院88个创新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实现了“全年红”,对于各部门、单位、平台的职工干部一年的付出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工科院一年来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温州市科技局的支持和帮助,对温州市科技局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敬意!

他指出,此次汇报会主要比成绩、晒亮点,希望各部门、单位、平台之间通过互学互比、取长补短,迸发新思维,谋划新思路,争取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2021年全院形成了“3+3+3+N”创新格局,在科研项目立项、司法鉴定数量、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的新高。2022年我院将围绕建设浙江省高水平综合服务性高能级平台,奏响“奋斗新五年计划”的战歌号角,围绕全局总体战略部署,实施工科院“1331”计划,开展“十百千万亿”工程,争创历史新高,实现业绩翻一番的新战略目标。为完成该目标,他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以党建引领发展,打造科技铁军。深入学习贯彻各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所担任的职责相匹配。一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的交流学习培训会,提高专业能力,更新工作方法,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分析新矛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以考核引导方向,量化各项指标。2022年我院要按照“创收”和“创新”并重的原则,坚定争先目标,修订量化考核方案,尽量划小核算单位,找准考核和评价体系。全面对标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到分管领导、部门、单位、平台,明确到节点,细化到人,保持原本优势项目,补齐短缺指标,力争完成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各项指标,并保证各项工作全面出彩。

三、以改革深化机制,突破体制束缚。2022年我院以改革为抓手,以创建浙江省高水平综合服务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契机,做好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单位和浙江省职务科技成果试点单位相关工作,争取在推行自主管理技术岗位编制、自主统筹经费使用、支持试点激励性绩效额度考核办法等方面实现突破,健全我院创新驱动体制机制。

四、以激励推动创新,增加职工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干部职工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切实改善干部激励效果。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强化物质激励,同时通过表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进行精神激励。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与干部职工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干部激励优势。

五、以合作共享资源,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合作推进院校、院地、院企、院平台的联动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加强协同创新,推进内部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人才培养、创业服务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强化互通互济,协同作战抓落实,部分和平台之间既要各司其职、分线作战,又要团结协调、合力攻坚,形成协同联动的创新格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更好服务我院科技创新和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大局。

六、以加压开拓思维,加速提质增效。各部门、单位、平台都要以2021年为基础,针对不足与短板,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学会借势借力,提高目标,真正做到在工作提质增效。要学会通过外力驱动内力,以压力激发动力,以目标导向过程,同时还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确保重点工作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坚持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实效化。

最后,徐金民强调2022年前进的战歌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全院职工干部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坚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科技发展部

摄影:陈莉茹

供稿:郑淳之

排版发布:陈莉茹

0577-88528628(办公室)

0577-88536208(人力资源部)